调查显示:疫情防控决定餐饮业发展 下半年或将迎来补偿性消费增长期
来源: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20-09-13 | 4339 次浏览 | 分享到:
  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日讯 2日,中国 饭店协会发布《新冠 案情下中国 餐饮发展现状与趋势通知》(以下简称《申诉》)。《申报》指出,目前,营业大幅度下降造成饮食店家财力压力仍然较大,仅靠拓展外卖业务商号难以为继。案情控制情况将决定餐饮发展,预计灾情得到控制后餐饮将于第三、四季度将进入补偿性消费增长期,膳食收益同比会有大幅增加。

  从中国饭店协会发布数据来看,单店餐企中一直营业未完全停业占比18%,已停业的餐企占比75%,复市信用社占比7%。其中,连锁餐企中一直营业未停业门店占比均值为26%,目前停业门店占比均值为73%,停业后已复市门店占比均值为12%。

  在营业方面,所调研餐企目前每天营业占去年同期的百分比均值为9%,营业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0%以上的餐企占比71%,下降80%-90%的餐企占比12%。与营业相对应,在客流量方面目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1.52%。其中,同比下降60%以上的餐企占比95%,客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2.96%。其中,下降60%以上的餐企占比70%

   餐企面临最大困难分布图

  特殊时期,饮食商号面临的困难也基本相同。从通知分析来看,在餐企面临的最大困难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人力资金压力、营收大幅减少、门店租金压力。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餐饮通知》显示,行当平均人力财力和租金资产占餐企营收32.67%,行当平均原材料资金占营收的41.31%。灾情下,饮食公司损失了近9成的营业低收入,同时承受着人力资产、房租等大量固定支出以及原辅料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现金流问题成为饮食面临的最大问题。调研显示流动资金能够撑到3个月以上的餐企寥寥无几,仅占比9%;现金流能够支撑1-2个月的餐企占比31%,27%的餐企表示已经无法继续支撑。

  尽管上线外卖成为很多饮食商店自救的重要途径,但从申诉分析来看,相比于整体订单量的下降,上线外卖也是杯水车薪。通知显示,在目前饮食公司经营方式中,外卖作为首选占比29%,其次是提供团餐预定业务占比20%,提供堂食占比17%,提供无接触点菜外带占比16%,提供食材代加工业务占比4%。

   餐企外卖订单数同比变动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外卖成为很多餐企首选的自救方式,但是就行当整体而言55%的餐企外卖订单数同比下降80%以上,同时对于很多餐企来说外卖对于餐企营收只是杯水车薪。

  随着各地逐渐进入复工期,大多餐企也均制订了复市计。申诉显示,近六成公司在计划复市时间上选择根据案情发展和政府要求待定,选择在3月1日-10日复市的餐企占比22%。在未复市的原因中,策略不允许位居榜首,占比25%。其次是认为消费市场尚未恢复占比20%,安全责任大占比19%,缺乏足够的防护物资占比12%,复市审批难占比8%,食材供应不足占比5%。

   餐企选择复市时间分布图

  为了帮助膳食店家复工,相应的帮扶方针也在不断出台。从目前情况来看,专项资金扶持、培训费补贴、开通绿色通道以及低财力融资是商社迫切想要得到的策略帮扶。

  通知指出,餐企正在申请策略的策略主要是税费相关策略,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延迟缴纳社会保险、减免营业税、延期缴纳税款以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饮食商店认为最有效的国策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减免租金、专项资金扶持、延迟缴纳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及延期缴纳税款,商行希望能够加大这些方针的落实力度。

  对于案情过后餐饮的发展,近六成餐企认为全年营业将大幅下降40%,近五成餐企认为疫后行当可较快恢复。调研中有49%的餐企表示行当可在案情结束后3个月恢复,有46%的餐企表示行当可在案情结束后6个月恢复,仅有5%的餐企比较悲观,表示案情结束后1年行当方可恢复。

   案情结束后行当恢复能力预计图

  中国饭店协会在通知中指出,在灾情影响下,中国餐饮受案情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案情控制的时间点。如果案情能够在3月份被控制住,餐饮全年损失将超过1.3万亿。从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店家的积极自救和复工复产战略进一步落实,饮食收益会出现小幅增加,但受到客流等相关因素影响,收益同比预计会减少40%左右,第二季度损失预计超过4000亿。第三季度后餐饮开始逐渐进入反弹期后的恢复增长期,膳食收益逐渐与去年持平;第四季度餐饮进入补偿性消费增长期,膳食低收入同比会有大幅增加。

  2019年外卖市场收益占到饮食市场纯收入的15%左右,灾情之后外卖市场将迎来更多机会。除此之外,案情之后餐饮将迎来新的全渠道营销时代,通过线上、线下的商品主数据打通、消费者数据打通、服务打通、营销促销策略打通,实现上下游品牌商、渠道商共建共享的全渠道营销生态圈。

  另外,灾情后绿色健康安全将成为饮食消费主导。消费者将进一步实现从“买便宜”到“买信任”转变,商家信用成为消费关注重点,供应链可追溯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双筷、公筷等餐桌服务规范将进一步得到普及,行当将不断通过加强自身标准化建设和提高安全健康管理能力重塑消费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 提交反馈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最新资讯
对不起,您访问的文章已经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