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餐馆零售业倒闭、换新都是常事,但今年上半年的关门歇业、限流测温、禁堂食冷鲜将原本正常的“新陈代谢”按下快进键。
现金流危机下,有人被迫倒闭转让店铺;有人夹缝中就生存,求回血续命;有人违规退市;也有人想借此上市走进资本。
2020年1月末,全国餐饮零售业开始进入长达2-3个月的歇业状态,服务员跑去超市理货、厨子改行送外卖成常态。在租金、人员成本、现金流的重大冲击下,一大批餐厅、零售店铺进入关闭“阵亡名单”中。
网红餐厅雕爷牛腩、原麦山丘、宜芝多、香港莲香楼、翠华餐厅、九记牛腩、江户前寿司、鳗鳗的爱、一茶一坐、许留山、吉野家、COSTA咖啡、连咖啡等众多大牌都在其中。
从老字号到网红大牌;从餐饮大佬到连锁快餐;从外资到中小企业。从火锅到咖啡;从烘焙到日料;从西餐到茶饮无一幸免。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餐饮零售业吊销&注销相关企业达3.2万家。其中3月份单月注销1.2万家,相当于每4分钟就倒闭一家,数字触目惊心。
疫情期间,餐饮巨头西贝莜面村董事长贾国龙形容“贷款发工资撑不过3个月!”曾引发行业内热议,这也暴露出了现金流危机问题。“我们一个月工资发1.56个亿,两个月就三个多亿,三个月就四五个亿了。哪个企业储备那么多现金流?我们的现金流按照发工资的极限,即使贷上款发工资,我觉得撑不过三个月。”贾国龙形容。
除此之外,连锁老乡鸡去年春节更是屯下1个多亿的货品,但武汉疫情下损失达2000多万。
知名餐企如此,中小零售的现金流状况就更是惨不忍睹了。
都说资本最不待见餐企,但在现金流短缺下,很多人便想拥抱它。
2020年1月,九毛九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也是继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又一家在港上市的中餐企业。作为2020年上市第一股,“爱折腾”的西贝和“产品主义”的巴奴都得靠边站。
随后2月,良品铺子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上市连续5天涨停,市值首次突破百亿达100.61亿元。
10月,巴比馒头母公司“中饮股份”登陆A股,大涨44%,对应总市值45亿元,“馒头第一股”诞生。
后半年行业复苏加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国餐饮收入34578亿元,同比下降18.6%。1-9月份连续九个月同比负增长,10月份开始“转正”。
在资本对未来看好的情况下,2020年,餐饮融资也出现了“井喷”现象。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前8个月,中国餐饮产业一共发生了94起融资,融资总额约为151.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起融资,77.9亿的融资总额,融资数量同比上升64.9%,融资总额大幅上涨94.2%。
速食、自发热小火锅产品却好似遇到了机遇。不仅销量井喷,大额融资也密集落地。疫情初期,自发热火锅、速食一时之间成了超市里的“断货王”,各大电商平台、便利店自热小火锅产品均销售一空。5月,自发热火锅品牌“莫小仙”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无独有偶,“自嗨锅”也于5月、10月完成逾亿元的B轮和C轮融资。
自带现金流的餐饮人,曾认为资本不怀好意敬而远之。但疫情,让他们找到“抱团取暖”的机会。资本也似乎找到了“抄底”好机会。如今,贾国龙都改口称“永不上市的西贝,现决定上市”。疫情倒像红娘,牵起了餐饮与资本的手。
有人融资上市,当然也有人黯然退市。
4月,瑞幸被曝财务造假,而后宣布退市,一夜之间蒸发约350亿元。6月,瑞幸咖啡宣布于6月29日在纳斯达克停牌,并进行退市备案,据了解,如今天津、北京等地上百家门店已相继关店。
早前,深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品牌漫咖啡、英国咖啡巨头COSTA、受资本追捧的连咖啡均官方宣布大面积关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品牌大面积关店和倒闭下,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疫情也只是催化剂。
颠勺就说自己是餐饮人的时代已终结。2021年,餐饮人更应深耕细作,创新的商业模式、产品细分、质量保证、品牌营销多渠道是未来。2021年,你准备好了吗?
新金融记者 刘姝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 提交反馈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