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餐饮业“战疫”群像:巨头争相涌入外卖赛道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20-11-25
|
5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受疫情影响,外卖似乎成为目前餐饮企业维持经营的“救命稻草”。诸多餐饮巨头进入外卖赛道带来跨品类竞争,对众多中小餐饮企业而言,将构成巨大压力。
膳食,成了整个春节期间受 案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当之一。
案情肇始,广东省饮食服务行当协会紧急发布了一份《广东饮食洋行受旱情影响调查问卷》,不到6个小时就回收到550份膳食店家答卷。
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期间广东30%持续营业的膳食商家同比营收下降5成以上,其中30%的店家低收入几乎为零。参与调查的正餐类信用社同比宴席减收达2亿元之多。绝大部分膳食信用社面临租金、人工、能耗、税收等多重成本重力。
调查结果出炉已20余天,不少饮食公司紧急上线外卖业务以求最大可能性地减少损失,更有以陶陶居为代表的饮食信用社赶在堂食“解禁”之时迅速开门营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广东多家饮食公司后发现,目前多数未完全开放堂食,复工仍以无接触自取及外卖为多数,部分以堂食为主的餐厅也选择短期开放外卖。堂食与外卖,成为目前饮食商店维持经营的“救命稻草”。
外卖突然重要了起来
2月12日,广州11区全部暂停饮食堂食服务。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膳食信用社能够依赖的似乎只剩“外卖”这唯一一根“稻草”。
从受访店家情况看,不少此前就以外卖为主的饮食商社借此顶住了营业滑坡的重力,一些以堂食为主的饮食店家则开始力推外卖,甚至“火线”入驻外卖平台。
成立至今11年的广州至尊比萨膳食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国有近200家门店。与其他饮食合作社一样,至尊比萨整个春节都没有等到一个火爆的消费高峰。不过,相比其他膳食信用社而言,这个冬天至尊比萨被“冻伤”的程度低了很多。
“外卖起到了巨大作用。”至尊披萨商店创始人陈天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一直以来的订单近8成来自外卖渠道。
在他看来,外卖受灾情影响相对轻于堂食,其对营业滑坡的支撑起重要作用。尽管目前2月份预估也要同比下降65%左右,“但没外卖撑的话,后果会更严重”。
一些过去以堂食为主的饮食商行,此番也能直接感受到外卖的巨大作用。
大鸽饭总经理助理钟活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灾情爆发至今,大鸽饭的外卖销量相比过去提高了约220%。在这个特殊时期,外卖销量提升带来的收益增长,极大地缓解了其包括租金在内的高昂综合成本重力。
甚至火锅类饮食店家也在尝试和探索外卖模式。
“外卖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经营重力。”大龙燚线上运营总监郑伯奇介绍称,为适应案情现状,大龙燚瞄准了当前年轻人热衷点火锅、冒菜类外卖的趋势,迅速开发上线了小火锅与冒菜产品。
回复堂食就是提振信心
尽管外卖一下子成了膳食合作社能够抓住的唯一“稻草”,但钟活亮表示,正餐类有项“二八定律”,即80%的营业收益来自于堂食。大鸽饭外卖虽有220%提升,但对总营收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案情到来确实逼出了外卖的红火,但外卖能够做的也只是让饮食店家亏得少一些,堂食才是膳食的主战场。尤其是作为膳食大省的广东,大中小膳食信用社数十万家,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
“作为一个现金流依赖性极强的行当,膳食商店少营业一天就危险一天。复兴堂食对饮食行当来说具有提振意义,也有助于膳食商号复兴造血功能。政府复兴堂食,对膳食商行而言本身就是一个信心回复和稳定员工的鼓励。”陈洪波说。
实际上,堂食复兴也不易。
陶陶居最早于2月20日在其官方微信宣布堂食,隔天甫一开市即被商场监管部门紧急叫停,21日晚饭时分再次复兴堂食,直至22日全线门店才正式复兴营业。
2月26日广州海珠区要求全区所有社会膳食服务单位暂停堂食服务,除集体食堂外,禁止一切聚集性用餐活动(含自办宴席,独立包房)。
堂食与外卖,膳食合作社到底应该选择哪种方式?
在陶陶居经营者尹江波看来,“我想大部分膳食公司都是这样的,手头没有现金。如果不开堂食,我一个月都支撑不了。”
大鸽饭也曾为是否开堂食陷入犹豫,但并未犹豫多久,便在2月25日尝试在其11家店中的3家复兴堂食。复兴堂食第一天,大鸽饭三家店一天的流水仅为平时的1.7%。
钟活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做外卖只需10人上班,堂食则需要30人上班。
“一旦改为堂食,无论客流量多少,我都需要为额外多出来的员工支付全额工资。广州10家店每家多出20人上班就等于多出了200人,在1680元基础上增加2000-3000元,每位员工的开销就增加三倍。”他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反观堂食第一天1.7万元的收益,远不及支出。
相比2019年一季度,他预估大鸽饭11家店今年一季度营业低收入将减少5700万元左右。
商店更重视饮食供应链
案情之下,膳食商号转向外卖也仅是解燃眉之急,全力保证堂食又难以迅速见起色。饮食信用社接下来该何去何从?饮食行当又该如何提振?
陈洪波并不认为外卖是膳食洋行的“救命稻草”,在他看来,外卖就是平日膳食信用社利润的来源之一,只是在案情当前的特殊情况下,外卖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了。
“外卖更考验饮食商家之前未雨绸缪的能力。只有深谋远虑的饮食信用社,才会在这样的紧急关头,通过外卖临危不乱。”他认为,灾情下的外卖或将引领膳食合作社迈向更深层次的变革。
不少商号面对旱情惊慌无措,根本上是因为膳食行当强现金流的特性导致。在陈洪波看来,虽然旱情对膳食业的打击很大,但在某些方面也是在倒逼饮食业的发展。比如大家将会更重视饮食供应链,会重新审视与资本的关系,会更注重与平台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饮食最终的竞赛就是供应链”,供应链是掌握饮食商行的“命脉”。未来谁在供应链上有优势,谁就能在竞赛中占得先机;谁掌握了供应链,谁就将具备拥有更大的饮食市面份额的资格。
陈天龙也表示,立足于产品特性和外卖基础优势,该商家近期正着力开拓合作社客户的团餐市集。
“这些公司过去找我们订下午茶,现在复工后吃饭成问题,我们就转向供应正餐,这会是一个不小的市集,而且客户稳定、忠诚。”
因此,近期他的商号也正在针对商家团餐,加快在产品、用餐体验上进行针对性优化,例如提出进一步做好分餐等措施。
陈天龙甚至判断,受此次案情影响,未来不排除一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发生变化,如考虑在外就餐安全等因素,更倾向于通过外卖进行饮食消费。“我们正在研究分析。”
不过,看似前景光明的外卖也暗含挑战。
陈天龙担心,经过灾情的扰动后,大量膳食公司争相涌入外卖赛道,将带来无比激烈的竞赛。尤其是诸多饮食巨头的进入带来跨品类竞赛,对众多中小膳食商店而言,将构成巨大重力。外卖端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强,以此为重点的激烈竞赛在未来或许不可避免,而饮食巨头在品牌、资本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 提交反馈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