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米其林指南全新发布!它让上海餐饮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20-10-24 | 104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6年,《米其林指南》来到上海,但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怎么回事,这本在世界各地广受追捧的上海版“红宝书”似乎并没有得到本地食客的认可。5年过去了,原本的热闹散尽,留下来的不管是参与者也好,看客也罢,倒都是一批对食物真正有热情的人,哪怕每次他们嘴上说着米其林上海的颁奖总有这些那些的问题,但仍旧高高兴兴地迎接着整个餐饮界的变化——从形式到内容,从风味到组合,这些变化在不经意间,构筑成了上海餐饮的骨血,也让这座城市,成为了新一代的美食之都。

葡萄酒终于迎来了在餐饮行业的大爆发

餐酒搭配这件事,在10多年前,仍旧是少数人的习惯——可即便如此,这样的习惯也总是脱不开“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理念,专门服务客人的侍酒师也常常只出没于五星级酒店,在大部分社会餐厅里,葡萄酒的选择亦常常只局限于3、4种国产品牌或大众化产区,那些如今司空见惯的香槟、起泡酒、小产区葡萄酒、自然酒等产品,几无声音。

“红宝书”一来,这样的场面似乎在一夜之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侍酒师一度成为了餐厅的标配,只要经过短时间、高强度的培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在餐厅里寻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酒单似乎也成了一家餐厅展示实力的方式,它必须厚实而丰富,不仅得有诸如拉菲、拉图、康帝之类的大酒镇住场面,还得有一些来自小产区的精致酒款,最好还能加上一些“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酒款,方才上得了台面。

5年之后,这种疯狂的热潮正在逐渐褪去,人们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与态度去审视之前的行为。侍酒师仍在,但他们正变得越来越沉得下来,酒单也依旧在,但浮华的态度正逐渐改变,小而美的精致型酒单也很受欢迎,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慢慢养成了外出就餐时点酒的习惯,也明白了餐酒搭配从来不是简单而刻板的行为,它更需要对于食物与酒的理解与体验。

中西食材的跨界融合更多了

黑松露、西班牙火腿、M9牛肉……这些如今在很多人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西餐食材,在5年之前,仍旧是西餐厅里的主流,你很少会在中餐厅里见到它们的身影。

上海米其林指南全新发布!它让上海餐饮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海米其林指南全新发布!它让上海餐饮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年之后,西餐食材大举进入中餐领域,凭借自己独特的风味,它们在打开中餐厨师烹饪灵感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中西餐烹饪技法上的融合,使传统中餐带上了更多的时髦感和现代气息。

容易忽略的细节成为了被重视的部分

精美的餐具、贴心的服务、漂亮而洋气的摆盘……这些曾经只能在高级餐厅见到的场景,如今已经成为不少大众餐厅的标配。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整个时代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就餐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之后的结果。但更直接的是,“红宝书”的出现让许多餐厅开始注意到了这些曾经总是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之上,并实打实地进行了改善。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我们从半饥半饱的日子到能真正吃饱,实际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而从吃饱到将吃喝这一行为赋予仪式感、进而实现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对普罗大众来讲,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扳扳手指算时间,或许也真的要将一份功劳颁给《米其林指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 提交反馈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