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心体时代:餐饮门店把握这3点,利用顾客社交圈,引爆生意
来源:
|
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 2020-11-05
|
5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中国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并且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规模市场之际,当消费升级、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给餐饮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并提供强效赋能的风口,“新餐饮”早已成为餐饮业新的发展阶段的主流趋势。
那么,如今众说纷纭的“新饮食”,究竟“新”在哪里?
一、中国餐饮提高的4个阶段
1、食物一代
1979年政府提出“要搞多赚钱的东西,允许个体户开饭店、小卖部”,餐饮所有制结构改革启动。
买主:吃得饱,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一日三餐日益丰盛。
行当:个体饭店、快餐业快速提高,餐饮在物资相对紧缺的年代艰难起步。
2、硬件年代
1987年,以肯德基为代表的的洋快餐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市场经济开始启动,海底捞、眉州东坡、真功夫等连锁企业逐步成长为中国餐饮的中坚力量。
买主:吃得好,市场经济刺激饮食需求,请客吃饭成为日常节目。
行当:外资、民资涌入,规模快速扩张,各行当蓬勃提高。
3、软件时期
2009年以小肥羊、大娘水饺、巴奴为代表的大批餐饮走向连锁化进化之路。
买主:福斯消费成为主体市场,呈现饮食健康化,选择个性化、消费理性化。
行当: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行当提高产业化。
4、心体年代
2013年,“促转型,调结构”,饮食行当走向多元化。
买主:讲究品质、品味与新鲜感,注重消费场景经历感,以及社交化的消费选择。
行当:以消费需求为核心向导,提高多种媒体渠道,扩大名牌、门店影响力。
到了心体一代,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从最初的温饱,升级为社交需求、场景心得,过去单纯卖成品的时期一去不复返,在面对制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时,消费更倾向于选择有温度的招牌。
所以相比于冰冷的“成品诉求”,有温度的“价值认同”更能取得的消费的关注和信任,以及主动传布,这就是心体年代的“新饮食”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社群思维”,对于传统餐饮打造价值共同体,吸引新老消费者尤为重要。
但在很多膳食人的“社群”概念里,认为自己的微信号、朋友圈是主要战场,却往往忽视了广大消费者的朋友圈、社交的宣传效果。
那如何把握好“社群思维”,利用好到店消费者的社交进行门店的招牌文化和价值认同的传布,由此吸引来更多新老买主呢?
二、从3个方向引导消费者共享传布
1、提供传布道具
在这样一个自媒体网络蓬勃进化的一代,对于更多买主来说,尤其是年轻人,朋友圈就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内容,一定不能是俗气的、平庸的。
那门店想要利用起买主的社交,就要诱导消费者主动共享,可以从门店的装修,以及门店的一些硬件设施着手。
包括,提供一些独特的拍照道具,或者是一些有趣的,适合拍照的场景,买主一旦觉得有趣,就会拍照享用出去,就形成了宣传的效果。
2、营造社交场景
饮食心体时期,简单的成品或者服务根本吸引不了买主,即使偶然消费者在你的店里吃饭,也不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会出现复购行为,更加不会主动在自己的社交传布你的门店。
而我们在买主进店消费的时候营造一些社交化的场景,做一些社交性质的活动,消费者会更愿意参与进来,有了参与度,买主自然会将自己的心得,甚至是参与过程、门店情况享受至自己的社交。
3、推出新颖菜品
膳食心体时期,买主讲究品质、品味与新鲜感,没有新鲜感的制品对买主来说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
所以,这就要求现在的餐饮,不能固守传统的菜品样式,要随时保持菜品的更新和升级,不仅如此,还要定期推出新颖、夸张的菜品,这才符合现在消费的传布心理。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些案例,从消费者进店消费的三个时段着手,都可以引导买主主动进行社交传布。
三、餐饮引导买主社交传布的案例
1、消费者进店时
01、木马玩具
黄太吉在享受传布这块,做的非常到位,他们会在店门口放上一个非常精美的小孩子坐的木马,当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吃煎饼的时候,一定会让小孩子坐上去,然后小孩非常开心,画面很美好,自然也就拍照发朋友圈了。
要知道,宝妈晒娃的事情可是司空见惯,而年轻的宝妈遇到木马,总会觉得这是一件好玩的事,像是找回了童年的乐趣,拍照享受时,无意间就宣传了黄太吉。
02、节日海报
继续说黄太吉的案例,黄太吉煎饼在一年的父亲节的海报上,写着“爸爸节带上老爸来,看在咱爸的面子上,免费送你一套煎饼”。
当消费者到店的时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吃了,这会引起买主的共鸣,形成一种“价值认同”,帮父亲带一份煎饼,然后拍个照,在朋友圈炫一炫自己的孝心和爱心。
03、主题墙
大学旁的一点点奶茶店,在门口的一面墙上写下了“爱她就请她喝奶茶”的几个大字,为买主提供精美的笔和便利贴,让买主将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贴在墙上,形成了一面表白墙,是一个爱心的形状。
有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买了奶茶之后就留言,然后觉得非常有意思顺便合个影,然后就共享在自己的朋友圈。
2、买主用餐时
01、京剧表演
当同行将竞争点放在口味上的时候,海底捞火锅在买主用餐的时候,请专业的演员表演京剧,可以说与消费的消费者是零距离接触。
现实中都是在舞台上才能见的场面,突然距离自己这么近,买主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拿起手机拍照,或者是跟京剧角色合照,然后发朋友圈共享,发微博共享,实现真正的O2O营销传布。
02、黑衣人
在2013年正式对外营业的饮食名牌“雕爷牛腩”,店里所有的服务员都穿着黑色夜行衣、半遮面,给人一种古代武侠人士的感觉。
很多消费者消费你的成品,也不是简单的品尝食物的美味,更多时候会享受用餐过程中的一种经验。
特别是初次到店消费的消费者,经历到“黑衣武侠”的别具一格的服务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发个朋友圈共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03、腰子口味冰淇淋(披萨)
北京的腰约烧烤主打原油羊腰和精酿啤酒,他们定期推出一些非常奇葩的菜品,例如腰子口味的冰淇淋,腰子馅的披萨,味道好吃吗?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但是绝对够新奇、够独特、够有噱头,很多消费者在上菜的第一时间不是吃,而是拍照共享。
3、买主结账时
01、赠送筷子
还是雕爷牛腩的案例,在买主消费完之后,结账时,店主通常会赠送给买主一双包装精美、做工精良的筷子,使用鸡翅木材料制作的。
一双筷子成本并不高,但是对一小资青年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享用契机,以此来表达自己热爱生活、品味新潮的生活情调。
并且这样的筷子,能够让到店用餐的买主,持续的记住你,实现消费者的复购消费。
02、留下照片与微信
某饮食店老板发布一个社交活动,邀请漂亮的单身女性买主到店消费,可打5折,但必须留下可供交友的微信和照片。
然后每位男士消费满500元之后,便可以看到单身女性的照片和微信,形成一种社交式消费场景,餐厅不仅仅是吃饭的位置,更是交友的场所,瞬间提高餐厅的竞争维度。
90后、00后这样的消费群体具备高度的娱乐性和传布性,这么好玩的社交游戏,他们很容易就帮助你传布开了。
03、留下线索打折
某烧烤店挂了一个横幅“留下你的线索,让我打折吧!”,意思是买主消费完成以后,老板会跟消费者说,留下你的照片,并写上暗号,贴在烧烤店的照片墙上。
下一次买主的朋友来消费,这位朋友看到照片墙上出现了自己好友的照片,告知老板:“我认识他”,然后联系这位好友,并对上暗号以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打折和菜品赠送。
这样一来,很多老买主就会把自己登上照片墙的信息,告知给自己的好友,表示有优惠,由此利用买主的社交,吸引更多的新消费者前来消费。
饮食招牌与消费沟通的传布模式已经改变,现在消费的判断,不再倾向于参考单一的媒体渠道。
而身边的社交化媒体,包括微信、微博、甚至是社交口碑传布,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餐饮只有充分把握“社群思维”,通过道具、场景、菜品服务等等,激发消费者的共享欲望,充分利用到店买主的社交,进行门店的招牌文化和价值认同的传布,才能客源不断,引爆门店生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 提交反馈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